大悲咒问答网

成唯识论(第六卷)

发布时间:2019-06-25 12:18:00作者:大悲咒问答网
成唯识论(第六卷)

如是总别十烦恼中。六通俱生及分别起。任运思察俱得生故疑后三见。唯分别起。要由恶友及邪教力。自审思察方得生故。边执见中通俱生者。有义唯断。常见相粗。恶友等力方引生故。瑜伽等说。何边执见。是俱生耶。谓断见摄。学现观者。起如是怖。今者我我何所在耶。故禽兽等。若遇违缘。皆恐我断。而起惊怖。有义彼论。依粗相说。理实俱生亦通常见。谓禽兽等。执我常存。炽然造集长时资具。故显扬等诸论皆说。于五取蕴。执断计常。或是俱生。或分别起。

此十烦恼。谁几相应。贪与瞋疑。定不俱起。爱憎二境必不同故。于境不决。无染著故贪与慢见。或得相应。所爱所陵境非一故。说不俱起。所染所恃境可同故。说得相应。于五见境皆可爱故。贪与五见相应无失。瞋与慢疑。或得俱起。所瞋所恃境非一故。说不相应。所蔑所憎境可同故。说得俱起。初犹豫时。未憎彼故。说不俱起。久思不决。便愤发故。说得相应。疑顺违事。随应亦尔。瞋与二取。必不相应。执为胜道。不憎彼故。此与三见。或得相应。于有乐蕴。起身常见。不生憎故。说不相应。于有苦蕴。起身常见。生憎恚故。说得俱起。断见翻此。说瞋有无。邪见诽拨恶事好事。如次说瞋或无或有。慢于境定。疑则不然。故慢与疑。无相应义。慢与五见。皆容俱起。行相展转不相违故。然与断见必不俱生。执我断时。无陵恃故。与身邪见一分亦尔。疑不审决。与见相违。故疑与见。定不俱起。五见展转。必不相应。非一心中有多慧故。痴与九种。皆定相应。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此十烦恼。何识相应。藏识全无。末那有四。意识具十。五识唯三。谓贪瞋痴。无分别故。由称量等。起慢等故。

此十烦恼。何受相应。贪瞋痴三。俱生分别。一切容与五受相应。贪会违缘。忧苦俱故。瞋遇顺境。喜乐俱故。有义俱生分别起慢。容与非苦四受相应。恃苦劣蕴。忧相应故。有义俱生。亦苦俱起。意有苦受。前已说故。分别慢等。纯苦趣无。彼无邪师邪教等故。然彼不造引恶趣业。要分别起。能发彼故。疑后三见。容四受俱欲疑无苦等。亦喜受俱故。二取若缘忧俱见等。尔时得与忧相应故。有义俱生身边二见。但与喜乐舍受相应。非五识俱。唯无记故。分别二见。容四受俱。执苦俱蕴为我我所。常断见翻此。与忧相应故。有义二见若俱生者。亦苦受俱。纯受苦处。缘极苦蕴。苦相应故。论说俱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行可得。广说如前。余如前说。此依实义。随粗相者。贪慢四见。乐喜舍俱。瞋唯苦忧舍受俱起。痴与五受。皆得相应。邪见及疑。四俱除苦。贪痴俱乐。通下四地。余七俱乐除欲通三。疑独行痴。欲唯忧舍。余受俱起。如理应知。

此与别境几互相应。贪瞋痴慢。容五俱起。专注一境。得有定故。疑及五见。各容四俱。疑除胜解。不决定故。见非慧俱。不异慧故。

此十烦恼。何性所摄。瞋唯不善。损自他故。余九通二。上二界者。唯无记摄。定所伏故。若欲界系。分别起者。唯不善摄。发恶行故。若是俱生发恶行者。亦不善摄。损自他故。余无记摄。细不障善。非极损恼自他处故。当知俱生身边二见。唯无记摄。不发恶业。虽数现起。不障善故。

此十烦恼。何界系耶。瞋唯在欲。余通三界。生在下地。未离下染。上地烦恼不现在前。要得彼地根本定者。彼地烦恼容现前故。诸有漏道。虽不能伏分别起惑。及细俱生。而能伏除俱生粗惑。渐次证得上根本定。彼但迷事。依外门转。散乱粗动。正障定故。得彼定已。彼地分别俱生诸惑。皆容现前。生在上地。下地诸惑。分别俱生。皆容现起。生第四定中有中者。由谤解脱。生地狱故。身在上地。将生下时。起下润生俱生爱故。而言生上不起下者。依多分说。或随转门。下地烦恼。亦缘上地瑜伽等说。欲界系贪。求上地生。味上定故。既说瞋恚憎嫉灭道。亦应憎嫉离欲地故。总缘诸行执我我所。断常慢者。得缘上故。余五缘上。其理极成。而有处言。贪瞋慢等不缘上者。依粗相说。或依别缘。不见世间。执他地法。为我等故。边见必依身见起故。上地烦恼。亦缘下地。说生上者。于下有情。恃己胜德。而陵彼故。总缘诸行执我我所。断常爱者。得缘下故。疑后三见。如理应思。而说上惑不缘下者。彼依多分。或别缘说。

此十烦恼。学等何摄。非学无学。彼唯善故。

此十烦恼。何所断耶。非非所断。彼非染故。分别起者。唯见所断。粗易断故。若俱生者。唯修所断。细难断故见所断十。实俱顿断。以真见道。总缘谛故。然迷谛相。有总有别。总谓十种皆迷四谛。苦集是彼因依处故。灭道是彼怖畏处故。别谓别迷四谛相起。二唯迷苦。八通迷四。身边二见。唯果处起。别空非我。属苦谛故。谓疑三见。亲迷苦理。二取执彼三见戒禁。及所依蕴。为胜能净。于自他见及彼眷属。如次随应起贪恚慢。相应无明。与九同迷。不共无明。亲迷苦理。疑及邪见。亲迷集等。二取贪等。准苦应知。然瞋亦能亲迷灭道。由怖畏彼。生憎嫉故。迷谛亲疏粗相如是。委细说者。贪。瞋。慢。三见。疑。俱生。随应如彼。俱生二见。及彼相应爱慢无明。虽迷苦谛。细难断故。修道方断。瞋余爱等。迷别事生。不违谛观。故修所断。

虽诸烦恼皆有相分。而所仗质或有或无。名缘有事无事烦恼。彼亲所缘虽皆有漏。而所仗质亦通无漏。名缘有漏无漏烦恼。缘自地者。相分似质。名缘分别所起事境。缘灭道谛及他地者。相分与质不相似故。名缘分别所起名境。余门分别。如理应思。

已说根本六烦恼相。诸随烦恼其相云何。颂曰。

◎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与害憍◎无惭及无愧

◎掉举与沈◎不信并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

论曰。唯是烦恼分位差别等流性故。名随烦恼。此二十种。类别有三。谓忿等十。各别起故。名小随烦恼。无惭等二。遍不善故。名中随烦恼。掉举等入。遍染心故。名大随烦恼。

云何为忿。依对现前不饶益境。愤发为性。能障不忿。执仗为业。谓怀忿者。多发暴恶。身表业故。此即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忿相用故。

云何为恨。由忿为先。怀恶不舍。结怨为性。能障不恨。热恼为业。谓结恨者。不能含忍。恒热恼故。此亦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恨相用故。

云何为覆。于自作罪。恐失利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罪者。后必悔恼。不安隐故。有义此覆。痴一分摄。论唯说此痴一分故。不惧当苦。覆自罪故。有义此覆。贪痴一分摄。亦恐失利誉。覆自罪故。论据粗显。唯说痴分。如说掉举是贪分故。然说掉举遍诸染心。不可执为唯是贪分。

云何为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很戾为性。能障不恼。零螫为业。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很戾。多发嚣暴。凶鄙粗言。零螫他故。此亦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恼相用故。

云何为嫉。殉自名利。不耐他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零为业。谓嫉妒者。闻见他荣。深怀忧零。不安隐故。此亦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嫉相用故。

云何为悭。耽著财法。不能惠舍。秘吝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谓悭吝者。心多鄙涩。畜积财法。不能舍故。此即贪爱一分为体。离贪无别悭相用故。

云何为诳为获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谓矫诳者。心怀异谋多现不实。邪命事故。此即贪痴一分为体。离二无别诳相用故。

成唯识论(第六卷)

云何为谄。为罔他故。矫设异仪。险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谓谄曲者。为网帽他。曲顺时宜。矫设方便。为取他意。或藏已失。不任师友正教诲故。此亦贪痴一分为体。离二无别谄相用故。

云何为害。于诸有情。心无悲愍。损恼为性。能障不害。逼恼为业。谓有害者。逼恼他故。此亦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害相用故。瞋害别相。准善应说。

云何为憍。于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为性。能障不憍。染依为业。谓憍醉者。生长一切杂染法故。此亦贪爱一分为体。离贪无别憍相用故。

云何无惭。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谓于自法无所顾者。轻拒贤善。不耻过恶。障惭。生长诸恶行故。

云何无愧。不顾世间。崇重暴恶为性。能障碍愧。生长恶行为业。谓于世间无所顾者。崇重暴恶。不耻过罪。障愧。生长诸恶行故。不耻过恶。是二通相。故诸圣教。假说为体。若执不耻为二别相。则应此二体无差别。由斯二法应不俱生。非受想等有此义故。若待自他立二别者。应非实有。便违圣教。若许此二实而别起。复违论说俱遍恶心。不善心时。随缘何境。皆有轻拒善。及崇重恶义。故此二法。俱遍恶心。所缘不异。无别起失。然诸圣教说不顾自他者。自法名自。世间名他。或即此中拒善崇恶。于己益损。名自他故。而论说为贪等分者。是彼等流。非即彼性。

云何掉举。令心于境不寂静为性。能障行舍奢摩他为业。有义掉举。贪一分摄。论唯说此是贪分故。此由忆昔乐事生故。有义掉举。非唯贪摄。论说掉举遍染心故。又掉举相。谓不寂静。说是烦恼共相摄故。掉举离此无别相故。虽依一切烦恼假立。而贪位增。说为贪分。有义掉举。别有自性。遍诸染心。如不信等。非说他分。体便非实。勿不信等亦假有故。而论说为世俗有者。如睡眠等。随他相说。掉举别相。谓即嚣动。令俱生法不寂静故。若离烦恼。无别此相。不应别说障奢摩他。故不寂静。非此别相。

云何沈。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毗钵舍那为业。有义沈。痴一分摄。论唯说此是痴分故。昧沈重。是痴相故。有义沈。非但痴摄。谓无堪任。是沈相。一切烦恼皆无堪任。离此无别沈相故。虽依一切烦恼假立。而痴相增。但说痴分。有义沈。别有自性。虽名痴分。而是等流。如不信等。非即痴摄。随他相说。名世俗有。如睡眠等。是实有性。沈别相。谓即瞢重。令俱生法无堪任故。若离烦恼。无别沈相。不应别说障毗钵舍那。故无堪任。非此别相。此与痴相有差别者。谓痴于境。迷为相。正障无痴。而非瞢重。沈于境。瞢重为相。正障轻安。而非迷 。

云何不信。于实德能。不忍乐欲。心秽为性。能障净信。堕依为业。谓不信者多懈怠故。不信三相。翻信应知。然诸染法各有别相。唯此不信自相浑浊。复能浑浊余心心所。如极秽物。自秽秽他。是故说此心秽为性。由不信故。于实德能。不忍乐欲。非别有性。若于余事。邪忍乐欲。是此因果。非此自性。

云何懈怠。于善恶品。修断事中。懒堕为性。能障精进。增染为业。谓懈怠者滋长染故。于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于无记事而策勤者。于诸善品无进退故。是欲胜解。非别有性。如于无记。忍可乐欲。非净非染。无信不信。

云何放逸。于染净品。不能防修。纵荡为性。障不放逸。增恶损善所依为业。谓由懈怠及贪瞋痴。不能防修染净品法。总名放逸。非别有体。虽慢疑等亦有此能。而方彼四。势用微劣。障三善根。遍策法故。推究此相。如不放逸。

云何失念。于诸所缘不能明记为性。能障正念。散乱所依为业。谓失念者心散乱故。有义失念。念一分摄。说是烦恼相应念故。有义失念。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痴令念失。故名失念。有义失念。俱一分摄。由前二文影略说故。论复说此遍染心故。

云何散乱。于诸所缘。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谓散乱者发恶慧故。有义散乱。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有义散乱。贪瞋痴摄。集论等说是三分故。说痴分者。遍染心故。谓贪瞋痴。令心流荡。胜余法故。说为散乱。有义散乱。别有自体。说三分者。是彼等流。如无惭等。非即彼摄。随他相说。名世俗有。散乱别相。谓即躁扰。令俱生法皆流荡故。若离彼三。无别自体。不应别说障三摩地。掉举散乱。二用何别。彼令易解。此令易缘。虽一刹那。解缘无易。而于相续。有易义故。染污心时。由掉乱力。常应念念易解易缘。或由念等力所制伏。如系猿猴。有暂时住。故掉与乱。俱遍染心。

云何不正知。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谓不正知者多所毁犯故。有义不正知。慧一分摄。说是烦恼相应慧故。有义不正知。痴一分摄。瑜伽说此是痴分故。令知不正。名不正知。有义不正知。俱一分摄。由前二文影略说故。论复说此遍染心故。

与并及言。显随烦恼。非唯二十。杂事等说。贪等多种随烦恼故。随烦恼名。亦摄烦恼。是前烦恼等流性故。烦恼同类余染污法。但名随烦恼。非烦恼摄故。唯说二十随烦恼者。谓非烦恼。唯染粗故。此余染法。或此分位。或此等流。皆此所摄。随其类别。如理应知。

如是二十随烦恼中。小十大三。定是假有。无惭。无愧。不信。懈怠。定是实有。教理成故。掉举。沈。散乱。三种。有义是假。有义是实。所引理教。如前应知。二十皆通俱生分别。随二烦恼势力起故。此二十中。小十展转。定不俱起。互相违故。行相粗猛。各为主故。中二。一切不善心俱。随应皆得小大俱起。论说大八。遍诸染心。展转小中。皆容俱起。有处说六遍染心者。掉增时。不俱起故。有处但说五遍染者。以掉等。违唯善故。此唯染故。非第八俱。第七识中。唯有大八。取舍差别。如上应知。第六识俱。容有一切。小十粗猛。五识中无。中大相通。五识容有。由斯中大。五受相应。有义小十除三。忿等唯喜忧舍三受相应。谄诳憍三。四俱除苦。有义忿等。四俱除乐。谄诳憍三。五受俱起。意有苦受。前已说故。此受俱相。如烦恼说。实义如是。若随粗相。忿恨恼嫉害。忧舍俱。覆悭喜舍。余三增乐。中大随粗。亦如实义。如是二十。与别境五。皆容俱起。不相违故。染念染慧。虽非念慧俱。而痴分者。亦得相应故。念亦缘现曾习类境。忿亦得缘刹那过去。故忿与念亦得相应。染定起时。心亦躁扰。故乱与定相应无失。中二大八十烦恼俱。小十定非见疑俱起。此相粗动。彼审细故。忿等五法。容慢痴俱。非贪恚并。是瞋分故。悭痴慢俱。非贪瞋并。是贪分故。憍唯痴俱。与慢解别。是贪分故。覆诳与谄。贪痴慢俱。行相无违。贪痴分故。小七中二。唯不善摄。小三大八。亦通无记。小七中二。唯欲界摄。诳谄。欲色。余通三界。生在下地。容起上十。一耽定于他。起憍诳谄故。若生上地。起下后十。邪见爱俱。容起彼故。小十生上。无由起下。非正润生及谤灭故。中二大八。下亦缘上。上缘贪等。相应起故。有义小十。下不缘上。行相粗近。不远取故。有义嫉等。亦得缘上。于胜地法生嫉等故。大八谄诳。上亦缘下。下缘慢等。相应起故。梵于释子。起谄诳故。憍不缘下。非所恃故。二十皆非学无学摄。此但是染。彼唯净故。后十唯通见修所断。与二烦恼相应起故。见所断者。随迷谛相。或总或别烦恼俱生。故随所应。皆通四部。迷谛亲疏等。皆如烦恼说。前十有义唯修所断。缘粗事境。任运生故。有义亦通见修所断。依二烦恼势力起故。缘他见等生忿等故。见所断者。随所应缘总别惑力。皆通四部。此中有义。忿等但缘迷谛惑生。非亲迷谛。行相粗浅。不深取故。有义嫉等。亦亲迷谛。于灭道等。生嫉等故。然忿等十。但缘有事。要托本质方得生故。缘有漏等。准上应知。

首页12尾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