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化身白象,做了些什么,能化解两国的纷争。
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舍卫国讲法的时候,对听闻讲法的僧侣讲授“布施”。当时说到要绝对布施的对象。释迦牟尼认为,有八种人,是所有信佛之人应该绝对布施的,他们是:父亲、母亲、佛陀、佛陀的弟子、远来之人、远去之人、病人和探病之人。
而这这八种人里面,即使释迦牟尼身为佛陀,也还是认为“父母”应该排在佛陀之前。对于孝顺,可见是不分国度的。
当时听闻讲法的僧侣,对释迦牟尼将父母之名、列在自己佛陀之前有所不解,因而询问他原因。释迦牟尼告诉大家,自己不仅现在尊重孝顺父母,过去世也是同样的行动。
于是,僧侣们便向释迦牟尼请教,他过去世孝顺父母的做法,有哪些事迹供大家学习。释迦牟尼于是讲述了一个故事:
还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相邻的两个国度,经常相互讨伐。其中一个国家的君主叫迦尸王,另一个叫比提醯王。
因为比提醯王有一头巨大的香象,大象力大无比。所以,在一次战斗中,比提醯王依靠它打败了迦尸王。迦尸王侥幸逃回了都城。
回到都城后,迦尸王总结自己失败的经验,是因为比提醯王有力大无比的巨象,而自己吃亏在没有。于是寻思如何找到更巨大的大象,以报一箭之仇。
不就,有人跑来向迦尸王禀告,某处大山里有一头白香象,较比提醯王的大象还要威猛。于是,迦尸王便派人去捕捉那只大象。
被发现的白色大象,确实巨大无比,比提醯王的大象和它比起来,简直就是一只绵羊。和大白象一起生活的,还有它老迈失明的父母,一头老公象和一头老母象。它们因为看不见光明,全仗大白象奉养食物。
当着“一家三口”被军队包围时,大白象并没有逃跑,而是表现出惶恐的神情。它知道,之所以有人来捕捉自己,是因为自己力大无比的缘故。自己当然能跑掉,可是失明的父母不能行走。于是,大白象放弃抵抗,随着使者来到了迦尸王的宫殿里。
迦尸王大喜,为大白象修建了专门的房子,甚至还铺上柔软的地毯。并用音乐来助食。可是,大白象水草不沾,丝毫不为所动。
迦尸王很失望,围绕着大白象琢磨法子,这不吃不喝,再巨大的动物也坚持不了多久啊,自己还得靠它来打败比提醯王呢。
大白象见到迦尸王,竟然开口说话了:“我有年迈的父母,双眼失明,失去我的奉养之后,恐怕活不长久了。希望大王放我回去,待他们安享晚年之后,我必定回来效劳报答”。
迦尸王见大象如此孝顺,也被感动,便将大白象放回了山林。并通告国民,如果有人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必定受到惩罚。
后来大白象的父母老死之后,大白象真的回到迦尸王身边。并为他化解了与比提醯王之间的仇恨。使两个互相争斗多年的国家,最终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大白象还对两位国王说了一首佛偈:“得胜增长怨,负则益忧苦。不争胜负者,其乐最第一 ”。意思是说,争斗之下,即使获胜,也会受到对方的怨恨,如果失败了,自己的内心就会滋生愁苦。只有放下争斗之心,也就没有胜负之虞,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乐。
因为大白象的化解,以及大白象说出的佛偈,比提醯王和迦尸王得以修成邻好,两个国家的人民也没有了战争的灾祸,实在是善莫大焉。
说到这里,释迦牟尼最后告诉大家,当时的比提醯王,就是今天的阿阇世王,当时的迦尸王,就是现在的波斯匿王。而那头大白象,就是我。
即使过去世的我身为象族,也知道对自己的父母不离不弃,最终使他们得以安享天年,难道我们现在身为智慧之人,还不知道要孝顺父母吗?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