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环保思想》学习感想
法 妍
学习了《佛教的环保思想》,才知道个人的物质欲望也会对自然环境有影响。欲望之所以会有如此能量,在于它永远都处于发展中。如果不从根本上对治、铲除它,它就会无休止地驱使我们为之效力。无形中就会被它控制,最终将主权拱手相让。
有一天,我又想买一双运动鞋。因为我需要一双鞋子衬一套衣服,是的!就一套!而且本来就有几双可以衬这套衣服的鞋子,我只是好奇不同的款式会产生什么效果。突然想起我学了环保思想,进而盘点了一下自己买的鞋子。有些穿过一两次,有些终日不被宠幸,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不仅如此,冷宫里还有书包、袋子、裤子、衣服、装饰品等等。突然发现自己是个贪新厌旧、贪得无厌的昏君呀!甚至有些“妃子”只在买的时候见过一面就被我无情地抛弃,塞在角落里不见天日。
不禁深思究竟背后是什么力量驱使我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蹈覆辙?首先,购买时并没有根据自身情况深思熟虑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需要,而是为了享受购物时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很多时候都会受情绪的操控:不开心?买买买,可以安慰自己受挫的心灵。开心?更要买买买啦,可以让快乐得到进一步的升华。似乎总会找到一个完美的借口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购物欲随着情绪的波动而波动,自然会忽略了理性判断是否真正需要以及考虑商品实际用途。
这种向外寻求满足感的行为也表明了内心匮乏的精神状态,希望用短暂的快乐弥补幸福感的缺失,用稍纵即逝的愉悦掩盖自己的不快乐,再自欺欺人地自我暗示:我很好,我很坚强,我很开心。所以我看不见、不需要去面对情绪、问题的本身。
买买买的副作用是,不理性购物后要承受经济的压力,生活质量直线下降。比如接下来要吃土,省吃俭用。而且慢慢发现买了并没有什么用,就把它打入了冷宫。最可怕的是满足感淡化之时,内心会被无限的空虚感填满,此时就能深刻体会到幸福只是一种不稳定的感觉了。
分析后,回想起我想买一双鞋子的念头,再三问自己,真的需要吗?真的有必要吗?心里底气不足。假若它也成为冷宫中的一员,不仅占用了空间,还浪费了资源。我浪费的鞋子或许是别人的渴望,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得到一双梦寐以求的鞋子就是幸福。况且一双鞋子由布料、染料、皮革、合成纤维等难以降解的材料制成,不仅耗费了大自然的资源,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我会喜新厌旧,也表明对自己拥有的物品没有生起珍惜之心。对治欲望就要培养少欲知足的心态,学会知足比少欲更重要。因为如果没有知足心,我们便总会有尚未满足的欲求和匮乏的感觉。放着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用,反而在无明中任由外在因素和环境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所谓的出离或放下欲求,指的是我们不再受制于这些外在影响,而是运用我们的聪明和智慧,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此思维之后,买鞋子的欲望被浇灭了,并对在冷宫中的“妃子”感到愧疚和感恩。我开始评估自己的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培养自己的环保动机,让它愈来愈强烈。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