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他幼年而孤,成年后以打柴为生,某天因听人诵《金刚经》而有所领悟,于是一心向佛。经人指引,拜在黄梅凭墓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门下,因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深受弘忍的器重,并将佛法衣钵传授与他。
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释义:自性原本清净虚空,真正悟道的人,不会执著于事物表象,因此,无牵无挂,无忧无惧,自由自在。安顿好了内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2、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释义:佛性人人具足,关键在于是否开悟,不觉悟时佛也是众生,一念觉悟了众生就是佛。
3、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释义:俗话说,“大隐隐于世,小隐隐于山”,真正修行的人,不受时间、场所和形式的拘束,随时随地,时时处处都可以是修行,都可以悟道。
4、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
释义:道原本是通达无碍的,为什么会阻隔和停滞呢?一切取决于自性,自性迷乱,执著于教条,就形同自我束缚,道也就不可能得到伸张;不拘泥于教条,才能真正感受到活泼泼的,道的力量。
5、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释义:不管是风动还是幡动,皆因牵动了此心,所以才会纠结。如果明了自性的虚空本质,万事万物于我如镜子照物般的自然,那么必然毫无牵袢,自由自在。
6、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释义:佛性人人具足,凡夫也可以是佛,烦恼当中蕴含着菩提智慧。前一念迷惑,就是凡人,后一念觉悟就是佛。前一念执著于事物表象,很烦恼;后一念大彻大悟,从事物表象中跳脱了出来,达到了超凡脱尘的境界,这就是无上菩提智慧。
7、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
释义:明心见性是功,平等地待人接物是德。每一个意念都来去自由毫无滞碍,这样就能常常体认到自己的本性。悟道的那一刻,实实在在美妙的感觉,让人受益良多,它名为功德。
8、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
释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回归每一个当下,心心念念不离自性,快乐幸福就在其中。
9、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
释义:一切道的力量源于自性,当真正悟到了这一点,就不会怀疑迷惑,心心念念都是无上般若智慧。如果能时常这样,不执著于事物表象,不拘泥于教条,通达明了,就能达到真正自由自在的境界,以此心拥抱生活,自然无往不胜。
10、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释义:我们生来,行走坐卧一饭一茶,哪一样不是修行,哪一样不是禅的境界?如果要计较什么是功课,需要何种形式,那样只会离道更远。
相信师兄们通过上面的介绍对修持慧能大师讲解的经典语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说在修持慧能大师之前要先去了解下注意事项,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去修持,并且还能够使师兄们带来很多的好处。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