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问答网

戒学来源

发布时间:2023-11-03 10:08:10作者:大悲问答

律,为三藏教典之一。梵名毘奈耶,正译为律。示别于经(修多罗)论(阿毘达磨),故名为律。大毘婆沙论序,约依处、所显、等流、说、所为、分位、进趣的七种差别,说明建立三藏的所以,如其次第,谓毘奈耶为「依增上戒论道增胜」(就依处差别而说);「毘奈耶缘起所显,谓毘奈耶中应求缘起,世尊依何缘起制立彼彼学处?」(所显差别)「毘奈耶是大悲等流」(等流差别);「说诸学处是毘奈耶」(说差别);为「已种善根者,令相续成熟故,说毘奈耶」(所为差别);「依已串习位说毘奈耶」(分位差别);为「已入正法令受持学处故,说毘奈耶」(就进趣差别而说。原文见大毘婆沙论卷一)。

戒学来源

律学的成立,起源于释尊因弟子随犯而结为条文。传说释尊成道后,初十二年,僧众清净,仅为无事僧略说:「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此三业道净,能得如是行,是大仙人道」的戒经。从是以后,出家者日多,龙蛇混杂,恶行渐起,释尊乃制戒摄僧。观释尊历述过去七佛法住久暂,无不以是否制戒摄僧为定,则知戒律关系佛法的住世,是非常重要的,释尊制戒,实亦为此。吾人生居于佛灭二千五百年后,仍能见闻佛法,在佛法中修学,当知即是受如来制戒摄僧之赐!相传修多罗尚可通佛弟子、天仙化人等说,戒律则唯佛能制。由此可见,戒律在佛法中,是更为根本而重要的。

戒学来源

释尊入灭的初夏,大迦叶召集五百阿罗汉,在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结集,阿难陀诵经,优波离诵律,此为诸派传说所共同承认者。结集竣事后,阿难陀尝有:「佛将入灭时曾告我,大众若欲弃小小戒,可随意弃」;及富楼那与大迦叶争内宿内煮等八事的传说;此皆有关戒律之争议者。据传均由大迦叶以「佛所未制,今不别制;佛所已制,不可少改」为言,复归一致。佛灭百年间,耶舍因跋耆族比丘行十事非法,乃邀请名德举行第二次结集,终皆判为非律。然奉行十事者众,与正统系的上座长老意见不合,故于此时,分裂为大众部与上座部。此即因戒律的开遮不同而致部派之分裂者。而十事非法,查即阿难「小小戒可舍」之列,而由于时、地的传习不同,戒律已由一味而分为两部。

戒学来源

至佛灭百余年,阿育王派传教师四出传教,而史传优婆毱多(Upagupta)以后,律分五部:一、昙无德部,律传四分,译行此土。二、弥沙塞部,律传五分,亦译来此土。三、迦叶遗部,此土仅传戒本,名解脱戒经,广律未传。四、萨婆多部,律传十诵,译来此土。五、摩诃僧祇部,其律译传此土。五部的说法不一,大抵以此说为能见古意,若更加犊子部律,即成为六家(犊子部律未传此土)。中国习称之四律五论,皆系上列分部以后的律典,而非第一次结集优波离所诵律典之旧,然从各部所传条文的大同小异观之,亦不难想见原始律典的髣髴。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热门内容

  • 相关专题

  • 月排行榜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