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问答网

三人行必有我师

发布时间:2022-10-14 06:11:42作者:大悲咒问答网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

  [译文] 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必定有值得学习,可以当我老师的。

  [出典] 《论语》

  注:

  1、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原文解释】:多个人一起走路,之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现代解释】:多人同行,其他人各具优缺点,是我学习和改正的对象,故都可以做我的老师。

  注:三解释为:几个人。

  3、“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语句,以前我只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向胜过我的人学习”,也就是“以比我能干的人为师”。

看了这段话才知道,原来孔子的意思是:“我们不但能以比我们能干的人为师,还能以不如我们的人为师。”觉得深受启发。

  4、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都体现了这种精神。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5、“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 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

  6、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天涯何处无老师?真正好学的人是 不拘于专门固定的老师的,随处都可以不耻下问。从另一方面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就 是《里仁》篇里所说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老师 的优点固然值得我们学习,老师的缺点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借鉴,关 键是不要盲目崇拜。当然,说是这么说。事实上,老师在我们的眼中多少有些理 想化的色彩,有的还环绕着神圣的光晕,使我们恰恰难以分辨哪 是他们的优点,哪是他们的缺点。所以也就只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7、“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是提醒我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我们也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乏好老师,而是缺少发现好老师的能力。”我们不但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东西,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还可以从大自然中学到东西,中国的许多武术是通过模仿动物而形成的,现代仿生学也是人类向大自然学习形成的一个新的专门学科。

  8、随着中国社会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之后,花大把的钱为孩子寻找老师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然而这种时尚反映的是一种对学习的无知。如果是学习一些专门的技艺,为孩子聘请好的知名的老师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教授孩子普通的文化知识,也去高薪聘请老师,其实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那会误导孩子,以为孩子的学习好坏主要在于是否有好的老师,而不在于孩子自己的努力。其实古往今来,许多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自学成才。这些自学成才的人并不是真正没有老师,而只是学无定师,也就是没有固定的老师,他们师法自然,以别人为师、以古人为师、以书本为师、以实践为师、以一切可学之人之事为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