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问答网

芬陀利华

发布时间:2023-10-07 09:17:00作者:大悲问答

  芬陀利华

\

  净土宗,又名莲宗。据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无论男子还是女人,不从母亲的体内降生,而是从七宝池中的莲花中出世。这使我们想起幼时看过的动画片——《哪吒闹海》,小哪吒也是从莲花中来到世间,听起来好象有点神奇,不可思议。

  喜欢莲花,或许和自己选择净土法门有关。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些莲花的照片,突然动个念头,要找个地方看莲花。风花雪月,与古佛青灯的僧侣应该距离很远。和尚看花,在一般人眼中有点怪怪的,也许会被认为六根不净。记得上个世纪,那个颇有争议的和尚和几个友人在一个春天,来到游人如织的江南赏梅之时,也遭到不少眼光的冲击。

  师兄在无锡,早就邀请去看看,一直没抽出时间。那天,他电话中提到那里有个蠡园,是欣赏荷花的好去处,当即表示不日过去。

  周末,风很大,夹着细雨,有点清凉。暑天有这么好的日子,实属难得。汽车在太湖边的江南兰苑停下,师兄迎了上来。看上去,他依旧那么精神,虽然经常忙着接待。但并不象我,不堪重负,皮包骨头瘸腿僧。

  兰苑是一个十分精致的小园林,里面种植了各种各样的兰草上百种。人工挖掘的池塘里,点缀了一些睡莲,青黄赤白,竟相开放。竹林深处,几张石桌凳,坐在上面喝茶,仿佛有种隔世的滋味。师兄带着学生去看兰草,之前我来过几次,没有去。一个人坐在竹林下的池塘边看风景,夏蝉间歇地鸣叫,风不时带来一丝凉意,不经意间口里念起了大悲咒“南无喝那达逻多那夜耶……”

  游人不多,四周寂静,这种感受很久没有了,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寂寞。

  “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土宴中甚不宜。”祖师们说的很对,僧人大多喜欢山水。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广福寺是座小庙,距离兰苑步行约7、8分钟可达,沿途是片茂密的竹林。寺院规模不大,历史也不到百年,可是地理位置优越,紧挨太湖。得天独厚的条件,对于清修的僧侣来讲,不谛是个养道之所。近代高僧慈航、演培、茗山等人曾在此开坛弘法,化导一时。

  寺院距万浪桥约半里路,桥建在太湖上,正对着三山岛,水天一色。人站在延伸至湖中的栈桥的尽头,很容易找到一种感觉,一种无法回头的感受。浪与风夹裹在一起,打在身上和脸上。令我想起空海大师的一句名言“不要阻止风,应将此身化做风;不要阻止雨,应将此身化做雨。”丰子恺先生也说过,“躲避风雨最好的方式就是到风雨中去。”大乘菩萨道的精神何尝不是如此,直面烦恼,解决烦恼,放下小我个人的得失,成就无我的大道。

  据说,范蠡在辅佐越王战胜夫差后,舍弃优厚的权位。带着美女西施泛舟蠡湖,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由于他善于经营,很快财源滚滚。他为人厚道,乐善好施,不吝惜钱财,所以生意越来越好。在他死后,后人甚至将他奉为财神,尊称陶朱公,也是对他善于理财的承认。财富从布施中得,早年中国百姓基本上能够接纳这一观点。

  今天的蠡湖有120余亩,其中水面占五分之二,湖中种植了许多荷花,色彩不一。宛如《弥陀经》上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

  站在桥上,看着桥下的一池盛开的荷叶,谁能想到它们竟会成长于鄙湿的淤泥中。修行同样如此,菩萨的万德庄严之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在浊恶的世间、于救度烦恼的众生中成就。

  菩萨就是五浊恶世的种莲人,就是要将三毒的火焰化为清净的红莲。

  朋友,为了你自己和你的家人,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