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生活在各式各样的诱惑当中,无论是视觉上,或者触觉上,或者听觉上,或者嗅觉上,时时刻刻都在遭受着交战与挣扎。虽然在经文上有种种的提示,也叫我们要懂得能所不互为干扰和影响的道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这种经验,眼睛看到、耳朵听闻、任何一切心境相对对我们的心所产生的困扰几乎经常都在发生,你应该也经常会听到自己内心另外的一个渴求的心不断地在呐喊。我们的心裡其实非常清楚,要解脱唯独只有从六根、六尘的练习上面是最直接而不需要任何观想和仪轨的。佛在对比丘出家众的开示上也是从六处开始讲授起,佛不厌其烦地对比丘们介绍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最后归纳到心。
曾经在宁玛派一位解脱的菩萨对他的法子、很着名的大成就堪布灌顶的时候,这位上师请他去做食子供养。当这位年轻的堪布把食子送到后门的时候,看到密密麻麻的女众堆聚在那边,用各式各样诱惑的姿态与表情想要讨好他,但堪布却彷如没有看到一般,送完食子马上回到自己受灌的法座上。
最后灌顶完毕,上师又叫他送一次结行的食子供养到另外一个门。这次他把食子送到另外一个门口的时候,他看到了张牙舞爪、面目狰狞、血盆大口、圆睁的大眼布满血丝、骨瘦如柴、许许多多的罗刹女,横列在大门口等待着这位堪布,没想到堪布却也无丝毫动静地返回坐处。最后灌顶圆满时,他的上师问他:「刚才你看到这麽多有诱惑魅力的空行时,你心裏在想甚麽?」堪布说:「我没有任何想法,因为我的心一直保持在明觉的状态。」上师说:「很好!因为你这样子的一个定境,四方所有一切的空行都会护持你的佛行事业,同时也表示你可以掌控所有的空行。」上师接着又问:「那当你看到那些面目狰狞,想要把你生吞活剥、伤害你的那些夜叉女,你心裏有产生任何惊怖恐惧的想法吗?」堪布就回答上师说:「我一样保持在明觉的状态中,而且我也没有看到任何的女子出现过。」上师就很高兴地说:「那我就放心了,这证明你此后的修行与弘法都不会受到黑暗力量的侵扰与控制。」从这一则故事中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像大修行人有如此的定力,但是最起码也要做到要认识心,并且要让心儘可能保持在很乾淨的状态,不受任何物慾与外境影响到我们观察心的本质。一个刚开始学习佛法的修行人,从皈依到行使五戒十善,一直到学习各式各样的观想、持咒、与修持禅定,其实也都没有离开过「用心」。佛教裡头所有一切的佛像、坛城、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切的形形色色人种,及各个不同的星球与国家,是没有分别的。有分别的只是我们把它归纳为这是凡夫所居住的处所,那是佛菩萨成就后所处的淨土,其实这也都是妄想。乾淨与污秽、善良与丑恶,归根究底都是我们的妄想化现,也是我们的分别心。但我们不能忘记,修行人只要对世间法有生起任何的一丝烦恼,就必定不能得到解脱。修行人如果对于所修的法门有任何的执取之心,就不是究竟圆满的法,因为它会让你重新进入轮迴的漩涡裡面。所以从这裡我们了解所谓的「善恶非外具,善恶即自心」,明白这个道理,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观察自己的心,所有一切断除恶念、恶行最重要处就在调整转化自心。
发心如果是正确,没有忘却菩提心,即便他的身体和言语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其实他的本心还是正向的,因此修行最简易和最根本的入手处其实就在调心。调心的方法八万四千,可以先从有相入手,就如同观想到最后进入心境合一,这个也是让我们的心练习专注的一个方向。当所依的对境渐趋成熟相应的时候,就要渐渐地不着相,同时在无相中安住自心,最后从空性中去明白心和境其实是一样的,同时也是没有任何的分别。
总之,在这麽繁忙而又烦扰万千的时代中,甚麽是最精进的修行人?那便是无论顺境和逆境,即便狂喜与悲伤,心始终没有离开过心的位置上。哪怕世界颠倒错乱,心始终不受干扰和影响;哪怕人事全非,六亲乖离,心始终保持在如如不动的境界中;哪怕最亲近的人毅然无警的离开你,哪怕最怨恨的仇敌不断地在你的脑海和眼前浮现,心就彷如处子般不受动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儘量朝这样子的方向去观察自心,去学习安住,这便是这个时代中最简便却又最究竟的解脱心法。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重新恭读《普贤行愿品》时忽有所感而述。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