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东
时下,气功界有一大群人大力提倡感觉,认为修持应“跟着感觉走”,一切的一切让潜意识支配。感觉可信吗?潜意识万能吗?更有甚者,提倡什么“一无所知、一无所求、一无所有”的傻子功,引导初学者走向了误区。我在《气功纵横》九五年第四期上发表的《顿悟与人天相应(一)》一文中,早已指出了这种修持方法的弊病,气功态不是傻子态,如是则天下的傻子岂不都成了不修自得的气功大师。无为也不是消极地遁世,而是一种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精神状态的高极境界。修持是什么?其实修持亦不外乎是一种方便法门,是用来解脱人而不是用来束缚人的,修持者切不要自造执著,不要作茧自缚。
佛家指出,勤于修持而又抱住理论不放的人是“我空法有”的偏见,禅宗说这是在研究古人脚印,这种人只会是一个知解门徒,一生也不会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当今气功界虽有人证悟到“我空法空”,但亦有偏颇,知道什么都舍,但你那要舍的念头又怎舍得了。他们虽知坐忘和忘我是真空,却执著忘我是什么都没有,事实上这种见解和修持十分有害于人,这样达到的空是顽空,修持久了会使人变呆变傻,那可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傻子功。修潜意识者的弊病亦在于此,整日无知无想,压制意识等待潜意识出现,连走路甚至工作也混混沌沌的,使人成了一群行尸走肉。为什么有的功能者在表演完功能后神情恍惚,一段时间内拿着水瓶却忘了倒水,并且在表演时会有一个沉寂的等待过程,就是因为他修的是潜意识。而修显意识的人,表演功能时则不受时间、场地等环境的阻碍,随时可做且谈笑自如。另外,修潜意识的人与修显意识的人所表现的功能功力也是不同的,同样的开天目者,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修潜意识的人就看不到修显意识的人所看到的层次。潜意识存在着功能这是肯定的,一切意识皆具有功能,只不过有大小之别,若将显意识修持成就,功能则更为显著,佛家称此类人为大善智识。潜意识又称下意识,因其在意识之下伏藏故名之,国外一些学者又称其为无意识。潜意识有与宇宙沟通信息的功能,由它传递的信息往往超出未修持时显意识的认知范畴。心理学家荣格说:“个人化的人通过他对无意识的领受,而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甚至与无机物,与日月星辰建立起一种亲缘关系来。”所以,潜意识虽具神通,但它亦有人我执、法我执的缺点,凡事凡物俱以“我”为中心,因为它的下面还有一个幕后总管――“我”(种子识)。我在《顿悟与人天相应(一)》中已说过,若没有种子识这个知识宝库做为根源,潜意识的神通是绝对无法实现的。另外,潜意识也不是道家所说的元神。而在佛家来说,潜意识不过是妄心,种子识才是相对的真心,《西游记》中真假猴王即是真心与妄心的写照。代表妄心的六耳猴善听善言,但在佛光普照下仍现了原形;表示真心的美猴王(意马心猿故喻心)虽神通广大,但也要有紧箍咒来管制它,而观音传唐僧紧箍咒即定心真言。真心不觉亦不能成就,只有到了西天见到佛(佛者觉也)后,才得了个金身正果(转识成智)。《西游记》中美猴王名悟空,有诗云:“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空须悟空”。为悟空命名的是他的老师须菩提,须菩提是佛的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证“诸法皆空”著称,故又叫“解空第一”。他赐给悟空的法名,是希望早日领悟佛门要旨,而悟空又非心和菩提莫属,心能生智,菩提就是智。通过感官得来的认识称之为识,亦名俗智;佛智亦称圣智,或称真智。
识与智有什么不同呢?简单地说,智就是不执著,识就是执著。佛家经典极力反对追求识的修持和见解,《诸佛要集经》卷上云:“唯归于慧,不取识着”。《阿差末菩萨经》卷六指出:“入于佛慧,消除俗智。”佛教有四依之说,即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八识虽各具神通,但其仍为识,是识就是辨别执著,故有转识成智之法。《大智度论》指出:“智乃心照明之德,可与法性契合。学人宜定止妄识,策发真智。佛门大法诸层次的第一阶段便是“假借修真”,身假心真,心假性真,故借假修真。练功要知道自己在练功,这样才能保持功在自身,永不退失。同时利用第六意识观想熏习第八种子识,使其转化为大圆镜智,现出种种幻想,这是因为人都具有的妄想心在显示,藏密功认为意识底层有“八十性妄”――八十种生来便有的具迷妄性的心理功能。显示这些幻想(妄心)的原因,就是要认知它们,以圣心破凡心,达到主(种子识)客(显意识)合融的境界,使显意识具有无穷的功能。圣心破凡心的过程即心杀境的过程,心杀境则圣,境杀心则凡。凡心未破的人有八十性妄,又怎么可信感觉是真呢?当今世人不能成就大智慧就是留恋潜意识带来的小神通,神通只是修持中会出现的证会物,而我们的目标是彻悟。此文原刊登于《气功与体育》杂志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