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净土及梵净山
“净土”一词在佛学、佛教中可以拆开来诠释,“净”是清净、庄严、殊胜之意,“土”是道场,即是佛、菩萨说法的地方。 “净土”两字一体,即是清净、庄严、殊胜的境地和世界。净土在佛教中作为一个宗派,即“净土宗”,是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佛教之所以有宗派的划分和成立,实质上是一种系统的修持方法的称谓。名为“净土宗”,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修持目标;二是修持方法。净土的修持目标是通达净土,何谓净土?净土是什么境地?这在佛经中都有详尽地描述和解说。比如西方极乐净土的情境在《阿弥陀》经中有描述;兜率天净土的情境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有描述。修持方法是一心持念佛号,故而俗称“念佛法门”。至于如何操行这个法门, 《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详尽表述。
依佛学理义而言,佛有无数无量,故而净土也有无数无量,因此在佛学、佛教中对于净土的表述很多,比如弥勒兜率净土,药师的琉璃净土,阿弥陀的极乐净土等。其中之别是以信仰何种净土为区分。
弥勒净土在中国的传播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据《阿含经》记载,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依大乘佛教的一般说法,弥勒先于释迦牟尼涅槃,涅槃后升于兜率天,在那里住四千岁,相当于人世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然后下生到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坐禅成道。以后三会说法,普渡众生数百亿。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才出嫁。那盛境自是无法言说,这般胜境在《佛说弥勒下生经》中有详尽的记载。
弥勒信仰在中国影响极深,在整个佛教的佛、菩萨信仰中,弥勒信仰与观世音菩萨信仰,阿弥陀佛信仰和地藏菩萨信仰共同构成佛教的四大信仰。弥勒信仰之所以在中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说,这是弥勒与中华民族无以言说的因缘,是佛缘所至。从客观历史和信仰传播现象看,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弥勒信仰传人我国极早。据东晋法显《佛国记》记载,法显游至北天竺中的陀历国,看到木刻的弥勒造像。据当地人传说此像立于“佛泥洹后三百许年”,“古老相传,自立弥勒菩萨像后,便有天竺少门赉律过此河(印度河)者”,这就表明在那个时候便有僧人到中国来传教。既是立弥勒像,传播的无疑是弥勒信仰。由此也得知,弥勒信仰所传播的路线与佛教传人的路线是一样的,也是从印度经我国西北再传人内地的。
二是弥勒净土有极强的吸引力。弥勒净土实质上是“兜率天”,兜率天虽然在三界(欲界,色界,五色界)中是处于欲界,但他是处在天界中,处于在“六欲天”的第四个天界中。处在这个天界中的生命被称为“兜率天子”,他们的身体长大,寿命极长,充分享受五欲之乐。对于兜率天的胜境《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描述说,兜率天上有五百万亿天子,“为供养一生补处菩萨”造出种种庄严宫殿、园林,还有无数金光莲花、珠宝乐器,有众多“诸天宝女”,还描述说:“诸园中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一一渠中有八味水,八色具足。其水上涌绕梁栋间,于四门外化生四花,水出华中如宝花流。一一华上有二十四天女,身也微妙,如诸菩萨庄严身相;手中自然化五百亿宝器;一一器中天诸甘露自然盈满,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赞叹菩萨六波罗蜜。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亦有七宝大师子座,高四由旬阎浮提金无量众宝以为庄严,座四角头生四莲花,一一莲华百宝所成,一一宝出百亿光明,其光微妙,化为五百亿众宝华庄严宝帐。时十方面百千梵王,各各执一梵天妙宝,以为宝铃悬帐上……时诸阁间有百千天女,色妙无比,手执乐器,其乐器中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如是天宫有百亿万无量宝色,一一诸女亦同宝色。尔时十方无量诸天命终,皆愿往生兜率天宫。”
三是往生兜率天者,等到未来佛弥勒降世成佛时,也可随同下到世间受法,从而最终成佛。信仰弥勒净土,既能生往兜率天,受用极乐,又能再下世成佛,这无疑是有极大吸引力的。
四是修持方法简要。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中说: “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渎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象,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势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申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驼天。”对于这个修持方法经中虽然说得比较复杂,但实质上即是无论什么人,无论造下什么业,只要一心称念弥勒名号,礼拜忏悔,命终之际也可生往兜率天,这也即是“带业往生”。
因为弥勒信仰修持目标明确,兜率天盛境诱人,再加之修持方法简便,故而传人中国以后得以迅速传播。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众多学佛人以求往生弥勒净土为盛行。历史上曾有无数高僧大德,以“立势愿生兜率”为学佛修持的终生信念。这以前秦名僧道安及其第子法遇、道愿、昙戒等人以及后来的著名高僧玄奘和尚为代表,玄奘大师一生执求上兜率,他临终前一心默念弥勒,当有一弟子问:和尚一定能生弥勒天吗?师答:一定能。大师话音一落便息了气。
梵净山的弥勒因缘
一座梵净“巨镇”,从山麓到山顶无处不浸透着佛法的理义,无处不体现出弥勒的因缘。有缘人闭目一默,屈指一掐,粗重有四。
一是梵净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梵净山位于中国西部的贵州境内,在云贵高原与湘、渝、鄂交界的黔东北边缘,傲然挺立在一层‘数百公里的武陵山脉之中。梵净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正是印度人内地的一条大通道,这也是一条传法的大通道。也正是由于梵净山地处如此特殊地理位置,弥勒与梵净山才有殊胜因缘,梵净山也才有中国第一代弥勒传嗣之祖,玄奘和尚西天取经返回时途径梵净山之传说。
二是梵净山金顶寺院的特殊布局。梵净山顶之上拔地而起有一金顶,这金顶立于山而出于山,直矗云霄,深探虚空。金顶之上一分为二,一有释迦殿,一有弥勒殿,都有数百年历史,各殿原铜塑的金身像也历史长久。上得金顶必得先拜释迦佛,然后再过“生死天桥”拜弥勒佛。这一先一后寓义深睿,将现在佛、未来佛通过生死天桥连成一体。立于现世,希望于来世,拜现在佛,拜未来佛,弥勒道场因缘现世。梵净山金顶弥勒道场是此山佛教的精华,是全山佛法的结晶,是此山佛法之魂,是此山佛教理义教育的宗旨与核心。
三是官方的认定。梵净山独特的山势,古老的佛教道场以及其不可思议的佛法灵力, 自其开发以来一直受到历代当政者的关注,据《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记载:“盖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久已灵驰于两京、顷动于十三布政、劳旌于抚按、烦顾于道府,诸侯莫不于期以魂交黄帝面梦接安期。”也正是因为梵净山有如此灵力,此山才享有“四大皇庵”之誉。也正是因为梵净山无以言说的佛力的极大影响,朝庭才郑重其事给予其弥勒净土的定义。这在《敕赐梵净山重建金顶序》中表述极为明确。如: “独红云金顶为最奇,宜白莲社之茂建。”又如“旧说以弥勒、释迦二祖分管世界。”还如“极乐天宫”等等。
四是广泛的民间传说。因为弥勒道场佛法的久远影响,在当地民间形成了广泛而深久的民间传说。比如老金顶为弥勒坐像之传说,还有“万卷书”为弥勒传嗣之祖玄奘和尚遗留之传说,还有种种家喻户晓的弥勒应化显现的传说,无一不体现弥勒与此山的因缘。
梵净山佛教发展前景思考
梵净山佛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得以同步恢复和发展,数十年来,梵净山佛教的恢复和发展,以及佛教理义的传播和影响,对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新农村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旅游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梵净山目前佛教寺院已具有相当规模,金顶有释迦殿、弥勒殿,山顶有承恩寺,山腰有护国寺。山麓有龙泉寺,还有弥勒金殿为首的佛教文化园,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梵净山佛教寺院群,前景是看好的。从整个发展趋势来看,梵净山佛教建设已经显示出全省佛教中心的态势。
但由于梵净山佛教形势和全国整个佛教形势一样,还处在一个恢复和发展时期,当前面临着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因此对于梵净山佛教的发展还存在若干制约因素,面对梵净山佛教的实际,有这样几个问题必须抓紧抓好。
一是加强佛教教育。目前梵净山寺院林立,但僧人却很少,寺院硬件与僧人软件矛盾极为突出,这就使得梵净山佛教发展后劲不足,因此要花大气力加强佛教教育。以创立一所佛教学院为基本举措,以弥勒净土教育为主线。如此,一则可吸引全国高僧大德来此教学;二则可吸引多方僧人常住;三则可提高现有僧人佛学素质。
二是加强对居士及信众的培训。梵净山佛教寺院的开放必有众多居土和信众参与活动,要使梵净山佛教健康持续的发展,必须要加强对居士和信众的教育。可建立居士林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居士和信众进行佛学知识及宗教政策的培训。
三是加强寺院管理。从实际考察来看,目前梵净山寺院即将一一开放,但寺院管理跟不上,主要问题是缺少寺院管理人才,这是一个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无数事实表明,寺院管理的好坏直接涉及到佛教事业的发展,因此要下力培养一批寺院管理人员。
四是加强佛协建设。从梵净山佛教发展的形势和前景来看,加强佛协组织建设已势在必行。要培养一批既懂国家宗教政策,又懂佛教理义的人充实到各级佛协组织中去,以加强对梵净山佛教发展的协调、指导、规划和管理。
若干年后再看梵净山,必将负有两个王国之称,即:生态王国;佛教王国。这便是梵净山给铜仁人民的的福祉。生态王国需要保护,佛教王国需要发展,这或许也是梵净山远景的基本定位。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