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问答网

游瓦官寺记(清)王士祯

发布时间:2023-01-13 09:17:28作者:大悲咒问答网
游瓦官寺记(清)王士祯 金陵城西南隅最幽僻处,古瓦官寺在焉。邓太史元昭招予结夏万竹园[1]。园与寺邻,喜胜地落吾手也。时方懊甚[2],忽云叶四垂,雨如屈注,淮水暴涨三四尺。高柳青溪,御风以往[3],至风游寺,即上瓦官也。按葛寅亮记云,寺一更于升元[4],再废于崇胜[5],戒坛洪武初荡然无存。其地半入骁骑仓[6],半入徐魏公族园[7]。万历十九年[8],魏公慨然布金[9],遂复瓦官升元之旧。

  殿左空圃有土阜[10],高丈许,上多梧桐林,即古凤凰台址[11]。今寺去江远甚,台仅培塿[12],不可以远望。太白诗所谓“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13],故迹沧桑[14],不可复考。太史谓瓦官旧在城外,濒于江[15],明初广拓都城[16],始入城内云。

  稍西南为下瓦官寺,藤梢橘刺,数折始得寺门,清迥视上瓦官不啻过之[17]。寺有唐幡[18],相传天后锦裙所制[19]。锦作浅绀色[20],云龙隐起,四角缀十二铃。陆龟蒙《古锦记》云,瓦官寺有陈后主羊车一轮,武后锦裙一幅。今羊车不可见,而此裙宛然。又志,称师子国玉佛[21]、戴安道佛像[22]、顾长康《维摩图》[23],为此寺三绝。皆化去。老狐看朱成碧[24],以此狐媚世尊[25],勿乃不可?顾千载而下[26],犹与金石同寿,事固有不可解者矣。六朝时,名僧支道林、法汰之流,皆居此。顾虎头、伏曼容宅正在寺侧[27],风流弘长,于古为最,殊恨古人不我见也。

  入万竹园,饮青嶰堂,出华林部奏伎堂侧,琅蚋鯷28],流云欲归,蝉鸟乱鸣,意高枕此中,不复成梦。堂前有池如半规,烟雾荸郁[29]。太史云池每夕必有气,絪缊轮囷[30],登阁望之,如匹练然。漏下三十刻,相约以明日访六朝松石,乃别去。

  注释:

  [1]邓太史元昭:邓旭,字元昭,清寿州人,顺治进士。曾为翰林院检讨,故称太史。著有《林屋诗集》。[2]懊(yù玉):暖。[3]御风:乘风。[4]升元:五代时南唐主李璟年号。[5]崇胜:待考。或为误刻。[6]骁骑(jì计)仓:禁军粮仓。[7]徐魏公:徐达,明代开国功臣,封魏国公。[8]万历:明神宗年号。万历十九年:1591年。[9]布金:施舍金钱。[10]土阜:土丘。[11]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相传南朝宋元嘉间,有凤凰来集于此,时人因建此台。李白有《登金陵凤凰台》诗,描述登望所见之景:“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2]培塿(pǒu lóu剖楼):小土丘。[13]“一风三日”二句:见李白《横江词》。[14]故迹沧桑:谓瓦官寺年代久远,中间变化很大。神话传说古代仙女麻姑,曾历经沧海三次变为桑田。后遂以“沧桑”比喻世代环境的变化。[15]濒于江:靠近长江。[16]拓:扩建。[17]清迥句:谓下瓦官环境的清幽,超过上瓦官。不啻(chì斥),不仅。[18]幡:同“旙”,长方下垂的旗子。[19]天后:武则天,文水人,唐太宗才人。太宗死,出为尼;高宗立,复入宫,为皇后。高宗死,则天自立为帝,国号周。[20]绀(gàn):红青色。[21]师子国:古国名,即今斯里兰卡。《唐书西域传》:“师子居西南海中,延袤二千余里,能驯养师子,因以名国。

”师,同“狮”。[22]戴安道:戴逵,字安道,晋谯国人,博学,善鼓琴,工书画。[23]顾长康: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无锡人,博学多能,尤善画。维摩:人名,维摩诘的简称,释迦牟尼在世时的一个居士。佛经中《维摩经》,即维摩诘所说的佛理。[24]老狐:指武则天。看朱成碧:古代以朱为正色,碧属杂色。“看朱成碧”,比喻以假乱真,是非混淆。[25]狐媚世尊:旧时以狐性狡猾,善能迷感人,因称谄媚惑人为“狐媚”。骆宾王《为徐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世尊,称指皇帝。[26]顾:乃,竞。[27]伏曼容:南朝宋时安丘人,字公仪,善《老子》、《易经》。着有《周易集解》等。仕宋官至司马。[28]琅╨nág gān狼干)万个:琅烙衩璩浦瘛8觯褚恢Α!?a href=https://www.gdwxcn.com/lsdj/shij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史记货殖列传》:“竹竿万个。”[29]荸(bó勃)郁:同“勃郁”,浓盛貌。[30]絪缊(yīn yūn因晕):同“氤氲”,气盛貌。轮囷(jùn菌):同“轮箘”,旋绕貌。

  本文选自《渔洋文略》卷四。瓦官寺,寺名,在今南京市南,一名升元阁,南朝梁时建,高二十四丈,为江南名刹。本文记述瓦官寺的沿革、寺内的设置,以及游历时所感。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大悲咒原文

  • 大悲咒注音

  • 大悲咒注解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