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经的全称,应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佛陀出世,是要救济众生,拔除众生身心的种种病患,所以佛是大医王、大药师。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所以一切诸佛,都是无上大医王、大药师,只是因东方净土的如来,特别重视消灾免难,特别重于治理众生身病,因此以药师为名。这是佛法为救治众生的种种病苦,才有消灾兔难的法门,来利益现实人生。
世尊开创佛教,为了适应不同的根器,所以开示了西方净土的弥陀法门,与东方净土的药师法门。过去很多人认为佛教专为度亡的,专追求死后的极乐世界,对现实人生,毫无利益可言。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像药师法门,就是可以得到现世的安乐。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先圣先贤所重视的,正是由修身齐家,治国乎天下。而完成人生的道德理想。民心所祈求的,也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追求的是现实人生的平安幸福。几乎没有在追死后的问题。药师法门,与我们中国人,可说是颇为相契的。
本经传来中国。共有五次翻译,现在通行的版本。是唐朝玄奘三藏所译。
二、药师佛因地十二大愿
药师佛之所以证得佛果,成就清净庄严的世界,是因在过去生中,行菩萨道时,以大悲心,发十二大愿,要满足众生的愿望。令诸有情,所有希求,皆能获得。
第一大愿:生佛平等愿
愿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自身能放射大光明,照耀无量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药师佛的本愿,不但希望自己身相光明,众好具足,而且还希望,令一切有情,皆如自己一样,平等无有差异。佛证得无上正觉时,大地众生无不是佛,众生与佛平等。
第二大愿:开晓事业愿
愿我来世,证得无上菩提时,身相犹如琉璃宝,内外明彻,净洁得毫无瑕疵垢秽。药师如来的身光,光明广大,功德庄严,照及幽冥的苦恼众生,使其痴暗心眼,悉蒙开晓,而能随顺各人的心意,有所趣求,作诸事业。佛放光时,住在黑暗世界,一向不见光明,不闻佛号的众生,受到佛的光明照了,就得智能开晓,随自己的意趣,做他乐意做的种种事业。
第三大愿:无尽资生愿
药师如来的悲愿,在证得菩提时,不但要使众生获得谋生的能力,而且要以无量无边的智能方便,生产多量的受用物资,令一切有情,凡有需求,皆能受用无尽,绝不让众生,在日用上有所缺乏,要让众生,能过着安乐富足的生活。
第四大愿:安立大道愿
如果失去正知正见,而误入邪道,在菩萨成佛时,都要让他们舍离邪道、摆脱恶趣,而安住于菩提道中。如果是声闻独觉的小乘行者,皆要以大乘究竟法门而安立之。
第五大愿:戒行清净愿
如果有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于药师法门中,修行梵行,在药师佛土的净法中修行、受戒,一切都可获得圆满的不缺戒,能持戒清净。仰仗药师慈光威德加被,受戒的都能圆满受持,而且都能具足大乘菩萨的三聚戒。没有众生毁犯了禁戒,但由听闻我佛的名字,还可得到清净,消除罪业,自然也就不堕恶趣了。
第六大愿:诸根具足愿
愿将来成正觉时,如果有众生,因罪业所感,而得下劣身,身体短小,畸形缺陷等诸根不具,或是耳聋眼瞎,哑吧驼背,神经反常等,世间最难治的病,但听了药师如来的名号,或一心称念,礼拜供养,蒙药师佛的威德加被,一切皆得救治。不独身体有疾病、残缺的众生,可因闻佛名号,而转为端正,即是心理不健全的各种病患,也可因佛而好转,以获致身心端严的理想人生。
第七大愿:身心康乐愿
愿将来成佛的时候,若诸有情众生,受诸苦的侵害,无钱买药,无依无靠,疾病缠身,但一闻药师之佛号,即可令众病消除,身心安乐,而且能进修福德智能,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
第八大愿:转女成男愿
女人比男人,在心理生理上,有较多的烦恼痛苦。如果有女人受到百恶所逼恼,愿舍女身,一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一心称念,礼敬供养,皆得转女成男,具足大丈夫相。由此修行,即可证得无上菩提。
第九大愿:回邪归正愿
药师如来在因地发愿,要令一切有情,远离恶魔,解脱一切外道的缠缚。如有众生受到外道邪见的束缚,药师佛,也使他得以解脱,归向正法,用种种方便,使出离邪见,得到佛法的正见,修习诸菩萨行,而速证无上菩提。
第十大愿:从缚得脱愿
这是药师如来,在因地时,发大悲愿,济拔犯法受禁的众生。如有众生,因犯罪或受枉而受法制裁,禁于牢狱中,受到无量灾难的欺凌侮辱,身心感受无边的痛苦。受刑罪灾难的有情,若听到药师如来的名号,由于药师的圆满福德力的加被,便得解脱一切灾难,免受痛苦。
第十一大愿:得妙饮食愿
若诸有情。生活困难,而受饥渴所逼,为了维持生存。造下重大的恶业,这些饥寒无衣无食的众生。若闻药师名号,专心忆念,那么当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再以无上的法味,使他们在佛法中,得到毕竟安乐。
第十二大愿:得妙衣具愿
若诸有情。因为贫穷困难,无衣服穿,又为蚊蝇所苦,药师如来悲愍众生,愿使这些苦恼众生,得到安乐,所以只要闻药师如来的名号,专心称念,如法受持,那么,承药师如来本愿的功德威神力,即能随贫苦众生的心意,而令他得到满足。
从以上这十二大愿,可以看出药师如来的悲心。他要让现实的人生,有正确的思想,合理的行为,丰富的生活,要安慰痛苦,救治贫病,弥补缺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也重视精神的娱乐。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