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咒问答网

雪峰寺: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院 江门城市记忆 南方网

发布时间:2024-08-06 14:20:02作者:大悲问答
雪峰寺: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老寺院 江门城市记忆 南方网 暂无网友评论浏览字号: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 通过Email推荐给好友:

“雪峰烟起暮钟残,一床苔藓坐弥勒”。雪峰寺是市区内有文献记载的较古老的佛教寺院,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一六零五),原址位于现今石湾街口明德坊拐角处大地塘街的位置。此后历经沧桑兴废,目前原建筑已经湮灭无存。现在,在白水带风景区有雪峰寺筹建处。根据规划,将在白水带牛峰山南麓重建雪峰寺。去年五月,雪峰寺奠基仪式在白水带龙光塔南侧举行。

知情人说

雪峰寺规模很大

江门本地老居民李柏荣见过解放前的雪峰寺。他记忆中的雪峰寺很大,有现在学校的操场那么大。雪峰寺被围墙包围着,旁边种有大树,雪峰寺有很多房子,整个建筑跟农村的祠堂差不多。

江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梁炳尧说,上世纪40年代,当时还年少的他曾跟母亲到过雪峰寺拜神,多年过去了,印象中的雪峰寺已经十分模糊了。他只记得庙里有大的院子、走廊,还有很多大尊的佛和菩萨像等,雪峰寺香火鼎盛,香烟缭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参拜、求平安。解放后,几经变迁,寺址成为看守所,后来看守所迁出,又拆建成厂房和住宅,现在已经很难找到雪峰寺当年的痕迹了。

雪峰寺规划总平面图

吕胜根翻拍于雪峰寺筹建委员会宣传资料

专家点评

发展宗教文化旅游

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梁振权先生说,雪峰寺是江门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挖掘雪峰寺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宗教文化、旅游文化和遗产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侨乡旅游事业都是一件好事。重建雪峰寺,还需要搞好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扩大旅游价值。

前来雪峰寺参拜的信徒不少。

王鼎强 摄

位于白水带风景区的雪峰寺筹建处是雪峰寺的临时处所。

王鼎强 摄

现场寻访

寺院遗址位于石湾直街

位于石湾直街的遗址

《新会县志》记载:“狗山麓有圩,下有县丞,左有时雨亭,亭下有雪峰寺”。雪峰寺原址位于现今石湾街口明德坊拐角处大地塘街的位置。近日,记者穿过明德坊右侧转角处的巷门,沿着胡同往里走,在胡同的尽头就是雪峰寺的所在地了。据石湾直街居委会老书记黄慕贞介绍,原来放置在巷角保存完好的石柱,几年前已被文物部门搬到白水带的雪峰寺筹建处保存。

如今,站在寺院遗址前,四周被民房和高楼所包围,空间显得很局促,眼前只有几块石级伴着一些杂草,雪峰寺当年的兴盛景象已不复存在。

位于白水带的筹建处

位于白水带风景区的雪峰寺筹建处是雪峰寺的临时处所,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站在寺院门前,耳边传来鸟的叫声,一阵风吹过,山上的树木摇曳着枝条,犹如大海的波浪,沙沙作响,令人心旷神怡。

寺院由4个殿组成,分别是一进门的韦驮殿、左边的地藏殿、右边的观音殿和占地面积最大的大雄宝殿,中庭的空地上左右两侧还摆放着钟和鼓。除了正门的屋顶是用琉璃瓦盖成的,寺院其他屋顶都是茅草铺盖而成。寺院大门边,有一幅对联:“龙象庄严妙不可思议,人天欢喜普如是吉祥”。寺院门前建有假山池,从石湾直街搬来的石柱摆放在寺院外墙。经过岁月洗礼,石柱依然保持完好,上面雕刻的字迹还能看得清楚,记者仔细辨认,看到上面有“大名垂宇宙兴诸葛孔庭列祀并×馨香”等字样。

记者在寺内看到,前来寺院参拜的信徒很多。寺内一师傅告诉记者,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明生大和尚是雪峰寺的主持,他经常会到雪峰寺来,释悟彻法师担任寺内常务,管理寺内的各项事务。每逢初一、十五、农历七月十五等日子,到寺庙来参拜的人特别多,多的时候一天约有200多人。同时筹建处还设立重建雪峰寺筹款点,欢迎市民为重建古寺而捐善款。

将重建雪峰寺

记者从雪峰寺筹建委员会了解到,为了恢复并利用雪峰寺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我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经省宗教事务局批准,雪峰寺将异地重建。江门市政府在白水带风景区牛峰山南麓(即龙光塔下)沿山梁无偿拨地100亩支持雪峰寺重建,建筑拟采用唐代朴实大方的建筑风格。去年5月,雪峰寺隆重举行奠基仪式,目前,筹建的相关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

雪峰寺的新址背依牛峰山,前低后高,依山势而建,明堂开阔,目前,这里还是一片林地,树木葱茏。根据华南理工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设计研究所制定的《雪峰寺修建性详细规划》,雪峰寺坐东北朝西南,其后山麓的顶端是高11层的龙光塔,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小山丘,雪峰寺就定位在龙光塔与案山之间的连线上,寺庙的主轴线则与这条连线重合。新建的雪峰寺将分为礼佛区、生活区、附属区和寺庙前区,各功能区分明确。礼佛区以中轴线及两侧用于礼佛的主要殿堂为主,包括在中轴线以西的禅堂均属于宗教活动区,是香客礼佛和游人游览的主要场所。

据了解,雪峰寺寺庙平面建制基本采用中轴对称的格局,主要的建筑设置在高大的台基上。中轴线上四进院落,中轴线依山建有入口牌坊、山门、天王殿、钟鼓楼、祖师殿、大雄宝殿和法堂(藏经阁)。整座寺庙布局严谨,气势宏大,楼阁掩映,殿宇巍峨。寺庙空间序列按轴线展开,空间对比,开合有序,每组建筑各成一个院落空间,使人在礼佛和游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会到禅意禅机的奥妙。

陈年往事

雪峰寺的沧桑兴废

据《新会县志》记载:“在江门津头浅山之侧,明万历三十三年僧无二始建观音堂于天妃宫后,崇祯间里人苏泰初刺史舍观音堂后地一段,僧尚雪、凝雪继建佛殿,颜日‘雪峰’。拆海时圯。

复界后,康熙壬子其徒实藏与僧本立募化修复。僧舍寺宇,敞豁可观。”

《江门六庙》一文中说,雪峰古寺是始建于明万历33年(1605年),是由一位名叫无二的僧人开始在天妃宫后面建起观音堂的。这座天妃宫当然是在这之前已建有,但天妃宫始建于何时,史籍已无可稽考。到崇祯年间,苏泰初刺史把观音堂后面的一块地,布施给尚雪、凝雪两位僧人,这两位僧人便在这块地上建起雪峰寺。这座古寺到清康熙年间拆海时被毁。拆海即移界,到复界后,于康熙11年(1672年),由原雪峰寺僧的弟子实藏等在原址修复,有僧舍、佛殿,颇为宽敞。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守金门、厦门,经常出击江浙一带,且曾一度进军围南京,后来率军从厦门出发,进攻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人占据,郑成功苦战8个月,荷督投降,台湾正式收复。自此郑成功所部经常与闽粤沿海的反清复明力量多有联系,取得给养,在海上非常活跃,便引起清皇朝的疑忌,企图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实行“海禁”政策,严厉禁止陆上人民出海捕鱼和贸易。顺治13年(1656年),颁布了“禁海令”,康熙元年(1662年),下诏濒海居民内徙25千米。新会濒海的将军山至崖门口为起点,纵深至荷塘与香山县(今中山市)的古镇为界外。被划出界外的大片乡镇,包括今之古井、沙堆、睦洲、九子沙、麻园等地区的居民,须迁徙入内地。后番禺渔民领袖李荣、周玉率领船民和被迫迁的民众起义,清政府又于康熙3年(1664年),下令再内迁15千米。这一来江门便无可幸免地划在界外,所有民房店铺全部被毁,民众全数内迁,雪峰寺也就在这时遭毁。诗人黄居石《哀江门》诗中有“雪峰烟起暮钟残,一床苔藓坐弥勒”之句,可知当时整个江门被毁,雪峰寺也只剩得一尊弥勒佛像坐于茺烟蔓草之间了。复界后江门重建,雪峰寺也在原址重建。

1931年,当时新会县县长以会城河道浅窄、交通不便为由,将县政府迁到雪峰寺,江门成为新会县的政治中心。直到1937年才将新会县府由雪峰寺迁返会城。解放后,政府利用这座庙宇建筑的围墙改造成江门看守所,庙内的神像在这个时期被破坏殆尽,所以后来的江门人只知道旧看守所而不知道雪峰寺。到上世纪80年代初,看守所搬迁后,雪峰寺旧址被卖给了原江门市印刷厂作工场。1985年左右,印刷厂又把部分用地卖给饮食服务公司建起两座住宅楼,雪峰寺湮灭无存。

作者:吕胜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