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佛学时有的师兄会遇到佛性真如的内容,这方面的内容是有深意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师兄在了解佛性真如时要认真,也要用心,这样对它才会有了解。为了对佛性真如有更多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佛性真如的详解吧!
真如,是梵言语Bhutathata的意译,亦译作“如”、“如如”、“真如性”等。所谓真,意为真实;所谓如,意为如常。一切万法,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曰真;常住不变,寂然不动,故曰如。原义是指事物的真实性质与状况。
《成唯实论》谓“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于一切法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大乘佛教认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万物都是变幻不定、虚妄不实的,只有绝对不变的真理才是永恒的存在,是绝对的真实,这个绝对真实的存在,就是佛教所说的真如。由于佛教各派的主张不同,学说各异,故对于真如的理解,差别很大。中观学派以及般若学诸家,概以“性空”为“诸法实相”,认为世界万物乃至佛法,皆为因缘和合的产物,为假象,为幻有,皆非真实,真实存在的不过是一个“性空”,故以“性空”为真如。而瑜伽行派及中国法相宗,则以“三性”之一的“圆成实性”或“成唯实性”为真如,认为“三界唯识”,“唯识无境”,世间之一切皆为识的转化,故以“圆成实性”为真如。而大乘如来藏一系如《大乘起信论》,则以“真心”、“如来藏”等为真如,认为“真心”、“如来藏”等先天具有佛的全部功德,永恒不变,就是真如。
历史上,佛教对真如也有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如二真如、三真如、七真如、十真如、十二真如等。甚至对于二真如,也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有以随缘真如、染净真如为二真如;有以空真如、不空真如为二真如;有以清净真如、染净真如为二真如;有以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为二真如;有以在缠真如、出缠真如为二真如;有以生空真如、法空真如为二真如;有以依言真如、离言真如为二真如;有以安立真如、非安立真如为二真如;有以相待真如、绝待真如为二真如。
上述所说,尽管名词不同,意义却大体相近,也就是说,一种真如即是真如之自体,永离烦恼,清净无垢;另一种真如遇是众生所具之真如,为烦恼所障,尚待显发。
尽管各派对真如的解释不同,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佛教各家皆把真如看作是唯一无二的佛法真理。而所谓的法身、佛性等同类概念,则是从不同的立论角度出发,对真如所作的不同的表达而已,是因角度不同而得到的对“真如”的不同称谓。
“法性”,又名“实相真如”。意为“真如”为万法之体,无论是处在染、净诸法之中,还是在处在有情万物、无情万物之中,真如之体性不变不动,不增不减,故名“法性”。
与“真如”一样,佛教各宗为“法性”的解释也不尽不相同。对此法性,小乘诸家多不言之,大乘诸宗之论则基本分为四家,一是法相宗,以圆成实性为法性;二是嘉祥的三论宗,以真空为法性;三是华严宗,将真如分为不变真如与随缘真如二种,而以随缘真如为法性,意为真如随缘万法而本性不变,此即是法性;四是天台宗,认为法性自具染净善恶,能生染净善恶之法。
《大乘起信论义记》谓“法性者,明此真体普遍义,谓直与前佛宝为佛,亦乃通与一切法为性”。意为:法性就是真如要体在一切万法中的运用,是遍布于一切万物中的唯一无二的存在,其实就是万事万物所具的的共性,是真如在一切事物(非众生数)中的具体体现。
所谓“佛性”,意为一切众生皆有觉悟的本性。法藏认为;“在众生数中名为佛性。”所谓佛性,就是众生成佛的原因种子,是对众生成佛的可能性所作的保证。对于佛性,佛教同样有多种分析方法,如以理佛性、事佛性称为“二佛性”;以自性住佛性、引出佛性、至得果佛性为“三佛性”;以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为“三因佛性”;以正因佛性、了因佛性、缘因佛性、果佛性、果果佛性为“五佛性”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反映了佛教对佛性认识的略微差异。抛开这些差异性不说,佛教对佛性的一般看法是说,宇宙本体的真如能显现在一切众生之中,成为众生成佛的内在原因,一切众生先天具有,这就是佛性,这就是众生心性。从这一理论出发,佛教认为,佛与众生是平等无二的,一切万法也平等无二的。因为,全部的世界现象,只是真如的具体显现而已。所以,如果我们将真如看成是佛教坚持的最高真理,则法性就是这种最高真理在一切事物中的具体表现,佛性则是它在一切众生心中的具体表现。这就是真如、法性、佛性之间的存在的细微差别。
上述就是佛性真如的详解,希望对师兄有帮助!关于佛性真如师兄可以多方面的去了解,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版权所有:大悲咒问答网